洪儒欣股票投資經驗分享

新光證券

港人自我認同 加深集體焦慮

旺報【特派員潘維庭╱專題報導】

香港回歸20年,何以出現本土化思潮、反國教與雨傘運動?學者認為,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,以及當年因SARS使經濟重挫而推出的惠港措施,分別在文化與經濟上使港人出現保衛自身主體性的焦慮,到2014年的雨傘運動爆發,當前「傘後」局面仍待觀察。

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認為,香港回歸初期,如作家陳冠中的戰後嬰兒潮一代,認為自己在香港成長很幸運,能受到完整教育,經濟成長,比彼時動盪的大陸安穩,因而覺得自身有責任建設中國,回歸初期即便遇上金融風暴、禽流感、SARS疫情等事件,港人也沒有動搖對祖國的情感。

不過,2003年七一大遊行是分水嶺,何明修認為,北京研判「香港人心未回歸」,開始「教香港人愛國」,卻讓港人開始覺得文化主體性消失的危機,再加上2004年普選延後,才有後來一系列「保育運動」,如2006年天星碼頭、2007年皇后碼頭保留運動,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都與此相關,最後在2014年的雨傘運動整個大爆發。

但他也指出,年輕一代的本土派則是特例,以往本土派被批評「戀殖」,懷念港英政府,但1996年出生的黃之鋒一代,並沒有當時的記憶,不是懷念過去,而是比較對大陸有疑慮。

何明修認為,港人的自我認同情緒是被激發起來的,一開始並非如此。港人想保衛自身的文化獨特性,如2008到2010年的反高鐵運動,訴求也不是拒絕高鐵,而是希望能繞道,保衛當地的一個小村落菜園村。

另一個影響香港本土認同的關鍵,是2003年SARS後經濟衰退,大陸推動惠港,開放內地觀光客自由行,簽了CEPA,到後來香港人覺得來的大陸人太多了,影響生活,到2011年,一開始只談「本土化」的香港人,後來開始反對水貨客、新移民、雙非兒童等「大陸人」,「我者vs.他者」的感受更加強烈。

王雅婷股票投資經驗分享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股票投資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losk36p4c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